戏中戏?多结局?领悟《我爱桃花》的叙事手法,体验顶级话剧演出

文/纵观人间事

编辑/纵观人间事

“戏中戏”与“多结局”的剧本结构

《我爱桃花》是邹静之的一出小型戏剧,该剧巧妙地从明代崇祯年间刊行的拟话本小说集《型世言》中取材,以一种比喻的方式,来表现一出情人间误意的“戏中戏”。

唐代,青年冯燕和张婴的妻子私通,一个夜晚,正当二人“甜蜜”之际,张婴醉酒,早早回家,惊慌之下,将冯燕躲进了衣橱里;

深夜,冯燕欲逃,猛然间发现自己的巾帻被张婴压在身子下面,随即示意张妻把自己的巾帻拿过来,但张妻会错了意,以为他要的是张婴腰上的佩刀,是要杀了自己的丈夫;

于是把刀递给了冯燕,冯燕见这个女人对自己的丈夫如此心狠手辣,想必以后也会这样对待自己,于是挥刀将张妻杀死。

而饰演冯燕与张婴的两位主角,则是一对有家庭的恋人,在彩排中,她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,通过不同的方式,进行不同的演绎;

从而形成了“多结局”的局面,其特有的情节架构与叙述技巧,给了人们不同的视觉感受,也让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去思索。

《我爱桃花》采取“戏中戏”的叙述方式,分为两个情节:一个是冯燕和张婴老婆出轨的情节,另一个则是演员对情节进行二次创造。

第二条剧情线描述了三个角色在舞台上的关系,在现实生活中,饰演冯燕的男演员和饰演张妻的女演员是有婚外情的,这种情节的设置让两条剧情线相互交织,相互映衬;

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有机地连接在了一起,这种叙述方式能更好地体现出作家对爱情的深刻认识。

冯燕杀了张婴的老婆,正准备离开,张婴的老婆却忽然站了起来,说了一声“等等”,然后这个故事就结束了。从两人的交谈中,人们得知,两人是一对情侣,而且两人的关系出现了裂痕。

“戏中戏”的剧本架构使得真实的生活与剧本的剧情呈现出鲜明的反差,其中,张婴的老婆被杀害的场景引发了女主英子的强烈愤慨,她与女主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,最终导致了悲剧的走向。

剧情进行到后面,剧情和真实的界限变得很不明显,让人很难分辨他们之间的对话究竟是在谈论对方,还是在谈论冯燕和张妻。

这种叙述方式说明了,自古以来,关于男人和女人的感情问题,从来就没有人可以说得很明白,也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。

冯燕想要一块手帕,张妻却“会错了意”,将一柄匕首递给冯燕,冯燕用匕首杀死了张妻,张妻却认为她不能死去,所以大家就“杀谁”展开了争论。

《我爱桃花》围绕着“会错了意”、“杀谁”等两个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探讨,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五个不同的结果。

第一个结果,冯燕把张婴的老婆给弄死了,可是女主角英子却不愿意,因为她认为明明两个人都很恩爱,为什么其中一个却要对另外一个下死手?

第二个结果,就是冯燕杀死了张婴,而扮演张婴的男主角,却觉得张婴很冤枉,因为他受了那么多委屈,现在莫名其妙地死去,那这部电影也就失去了观赏性。

第三个结果,就是冯燕自尽,张婴杀死他的老婆,不过,冯燕舍不得杀死张婴和老婆,只能自尽,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人,而张婴发现两人的奸情,一气之下杀了妻子,反而成了一个小人。

第四个结果,就是收刀归鞘,不再杀人,夫妇还是夫妇,情侣还是情侣,生活又回到了从前。

第五个结果,刀归鞘,不再杀人,但“情”已尽,冯燕向张夫人要回画本,与张婴说了一声再见,张婴夫妇重归故里,却已冷了爱人的心肠。

上述五个不同的结局,实际上是五个不同的抉择所导致的不同的结果,也折射出五个不同的生活境遇,这种叙述技巧使得角色的形象更为丰富,也能引起受众的多方面的思考。

写意化的舞台设计

《我爱桃花》不仅是对这个问题的深入和多角度的探讨,它的舞台布置也很有创意,因为在这个戏剧里,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变换;

所以它的布置很简单,就是一张床、一把椅子、一个米柜,这种布置方式,让人联想到中国戏剧里的“一桌二椅”,这种写意性的布置,给时间和空间之间的变换创造了方便。

旋转的台子,不但能让三边的人有更好的观赏感受,同时也象征著男人和女人的感情。舞台共旋转了四次。

第一场戏中,英子想起了那个与她在桃林下看寻人告示,却因彼此“会错了意”而发生争吵,却成了他们感情的开端。

第二圈,在张婴的催促下,冯燕开始思考杀掉张婴和张妻的决定,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,他选择了自杀;

这也说明了那个男人认为自己喜欢上了已经结婚的英子,是一件很错误的事情。他与英子的感情破裂了。

第三圈,冯燕经过深思熟虑,最终还是决定不杀人,将匕首重新放回原处,决定让这件事恢复原状,装作若无其事;

这一圈下来,虽然没有出现人员伤亡,却也让那名男主角和英子的“情”彻底断绝,感情彻底决裂。

第四圈,女子开始了一段单独的舞蹈,曼妙的身影,带着一种对爱人的深情,依旧在这个时候,依旧在这个地方,等待着自己的爱人,只是她并不清楚,他们的爱情,早已结束。

画面在原地转了四圈后,又恢复了原状,这就像是一个比喻,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抉择和挣扎后,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同时,在演出中,灯光、音响等技巧的巧妙运用,也为演出增添了光彩。朦胧的光线,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,配合着淅淅沥沥的雨水;

以及从远方传来的悠扬的箫音,勾勒出一幅充满了诗意、你侬我侬的场景,将唐代的故事,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。

等台上的声音全部熄灭,光线重新亮起,时间和空间再次倒流。在戏剧的舞台上,灯光和声音也是表现角色心灵的重要手段。

每次冯燕提着一把匕首,开始行凶时,整个舞台的光线都会被染成一片鲜红,在色彩心理学中,红色象征着血腥与暴力,这是冯燕内心的真实写照。

此时,舞台响起童声版的《三字经》,《三字经》作为儿童的启蒙读物,它将冯燕临死之前的胆怯与挣扎表现得淋漓尽致,尽管没有任何一句话,但画面与声音的结合,更能让人感受到内心的震撼。

戏剧结尾处,时间倒退到了唐代,依旧是那个屋子,依旧是那昏暗的光线,依旧是舒缓的声音;

但舞台上的两个人,却从一开始的冯燕与张妻,变成了现在的张婴与张夫人,就好像两个人从来没有过一样,人生就像是一个笑话,没有任何变化。对于男人和女人的感情问题,至今还没有一个定论。

在《我爱桃花》这部戏剧里,“桃花”虽然没有出现在台上,却一直伴随着整个故事的发展。桃花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。

在这部戏里,男主角和英子一起看着桃林下的寻人告示,二人虽因“会错了意”而发生口角,却从这片桃林里萌发了他们的爱情。

桃花再美,也总有枯萎的一日,不管拔剑杀人,或者归于剑鞘,感情已尽,这种结果,无疑是残忍的;

正如张夫人的结果,她心心念念的爱人冯燕,最终离开了她,她所有的美梦,都被她毫不留情地粉碎。

展现内心世界的台词与肢体动作

《我爱桃花》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,与剧组全体成员付出的辛勤劳动密不可分;

通过他们出色的表演,不仅使该剧的主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,而且使整个剧目的内容更加充实、更加丰富,同时也令人耳目一新。

台词是一种能够让演员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的有声手段,它所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演员情感的改变,同时也是演员内心世界的直观呈现。

张婴的老婆还没来得及拔刀,就说道:“他要什么啊!哎呀!不好,他要刀吗?哎!他要刀啊!他敢要刀了!他……他果然要的是刀吗?哎呀呀!原来是怕他躲,怕他飞,怕他胆小,怕他薄情!敢情如今他敢要刀了,他要刀了!”

这句话的语气有很多变化,一开始都是疑问句,张夫人也不知道冯燕想要的是什么,她循着冯燕手指的地方看了一眼;

结果看到了一把匕首,声音里带着一丝恐惧,等她回过神来,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匕首。

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,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心仪的男人会有这样的勇气,她觉得自己的未来就在眼前。

这一句话将张夫人犹豫和激动的心情表现出来,将她的丰富的心灵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这出戏里,演员们的身体动作都是经过仔细安排的,在唐代,他们使用了大量的戏剧姿势,把观众们带进了一个具有强烈时代气息的既定场景;

而在这个舞台上,时间和空间都被拉回了现实,他们的行动也都回归了现实。在舞台上,演员不仅要表现出角色的心理活动,还要表现出外在的行为。

藏在衣柜后面的冯燕向张妻求救,可张妻误会了,还以为他要的是匕首,她大喜过望,认为冯燕已经有了足够的胆量,愿意替她杀死张婴;

于是她拔出匕首,高高扬起,跳了一段很长的舞,然后回到了冯燕面前,将匕首交给了冯燕,憧憬着自己的美好未来。

第二次,她将长剑送到了张婴的面前,这一次,她的身体已经不像第一次那么激动,而是很平淡,但在这平淡之中,却夹杂着一丝不甘,还有一丝失落;

原本她还以为,冯燕会一剑斩了张婴,心中期盼已久的幸福终于到来,但是,她没有想到冯燕竟然挥刀杀了自己。

冯燕并没有变,他还是一个胆小怕事,犹豫不决的人,他做不到这么绝情。两柄匕首看似一模一样,实际上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,这种变化预示着一名女子正一步步走向绝望。

结语

《我爱桃花》作为一部能在这么多年后还能得到广泛认同的戏剧,其不失为一部非常成功的戏剧,而《我爱桃花》从其戏剧创作到最后的演出,其叙述技巧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。

在舞台上,灯光、音效、置景以及演员戏曲身段、舞蹈动作的结合,为观众们带来了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观赏感受;

将人物丰富的精神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,同时也为今后的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方式。

从表面上来看,它是一出“戏中戏”,但其实它就是一出真实的戏剧,对那些曾经有过相似体验的人来说;

可能会产生更深层次的感触,对那些没有相似体验的人来说,在观看了一出戏剧之后,会产生一些感触。

综上所述,曾经有人说,一部好的戏剧作品要让观众在离开剧场之后,依旧会对作品进行探讨。《我爱桃花》做到了这一点。

参考文献:

[1]陈俊《〈我爱桃花〉——精妙绝伦的剧本结构》

[2]潘睿杰《话剧〈我爱桃花〉“戏中戏”结构分析》

[3]邹静之《关于〈我爱桃花〉的话剧笔记》

[4]左珊《小剧场演绎大人生——简评小剧场话剧〈我爱桃花〉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