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家住井字房,人穷家败亡”,老祖宗住房有讲究,并非迷信之言!

从古至今,成家立业乃人生大事。想要事业有所成,一定要先拥有稳定的家庭,这样里外兼达的生活才是人生所求。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格外重视“家”,认为人与家庭的牵连是一荣俱荣,一损俱损的。兴旺发达之家庭,人才定能辈出,而穷苦落魄的家庭,若想要改命,则困难重重。但无论怎样,“家”作为一个人在社会之中的容身之所,是格外重要的。

不止是现在,在千余年前我们就对住房有讲究,既要通风好又要人杰地灵,认为这样才能生活舒适,一家人惬意安然。但是古人却留有“家住井字房,人穷家败亡”这样的俗语来提醒世人,这房屋之间也有学问,而这并不是迷信之眼,则是生活所得。那这“井”字房究竟是什么意思呢?其中又隐含什么道理呢?这需要细细体会。

“井”字之间,邻里攀比

“天下熙熙,皆为利往”,寻常百姓们生活一处,各自为利益而谋,但若是其中有人得道成富贵之人,必定招来他人的嫉妒,引发邻里攀比之心。而这“井字房”第一种说法就是在一片房屋之中,只有一家独高显大,那从上俯瞰就会以此为中心而形成一个“井”字。

在现代的观念中,我们也时常能听到几人之间在互相攀比谁住的楼层更高,这样的习惯从古代演变到现在,虽然房屋的格局早已不同,但人们嫉妒心理却仍然不曾更改。

邻里之间,“以和为贵”,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,若只是为了一时的虚荣心而将房屋修葺的高大,自以为能得到他人的尊重,其实反而会遭人非议,甚至成为众矢之的,使家中的财产受到损害,所以这防人之心不可无,树大招风还是明哲保身为好。

在康熙年间,有一位宰相之家就因为邻里建房而引发了矛盾。宰相张英世与吴宅为邻,在吴家动土修建房屋的时候,便向前占取紧邻的空地,二家本来交好,却因为这事而产生矛盾。气不下的张家夫人便写信给在朝中的宰相,让其壮气撑腰。

但是张宰相收到信之后,不但没有生气,反而回信到“让他三尺又何妨”。之后吴家也因此而羞愧,最终各让三尺,流传了“六尺巷”美名。这样邻里之间互不攀比,用大肚能容的气量来对待他人,才是真正的气派之举。而若只是为了彰显富贵,那必然会招致有心之人的惦记,严重之时甚至伤财害命。

“井”字深意,违反礼制

“井字房”除了是邻里之间凸显出的高房之外,还另有其更深刻的社会意义。在古代的《风俗通》中就曾有言“井,法也。节也。言法制居人,令节其饮食,无穷竭也”,这里“井”意味着法制与礼节。而在古代这样的房子其实意味着是牢房与刑房,这样的地方是专门用来约束礼教重视法度的。

“家住井字房,人穷家败亡”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家中有人违反了朝廷条例而沦落至牢房之中,那么这个家多半要败亡。在古代的社会之中,常常有大臣因为政事牵连而被判狱中,其家庭亲属大多也会流离失所,甚至被诛九族,导致整个家族的没落。这也是在提醒世人,莫不要动了歪心思,而与正道对着干,这样是没有好下场的。

历史上第一位被诛九族的官员,就因一时邪念而导致家庭惨状。杨玄感是隋唐时期的一位开国名将,功绩显赫本可安稳度过一世。但在其出征在外时,却萌生了篡位称帝的想法,私自扣押皇上的粮草,皇上得知此事后怒发冲冠,为了给文武百官作以警醒,于是便下令诛其九族,一代名将就这样惨死。

小结

“家”代表着温馨与温暖,是一代游子所思念的故乡。灯火可亲,嘘寒问暖,它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承担着重要的意义。家庭和谐安稳,家中之人勤勤恳恳,这是很多人所期望的。但是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”,每个家庭之中都有自己的困扰所在。

老祖宗所流传的“家住井字房,人穷家败亡”这样的话语,是在提醒人们少犯些错,如果只是浅显地理解,甚至认为其没有用处,那就会辜负古人的一番苦心,这样的智慧还是提早掌握为好。